“滴。”一声代表支付成功的提示音响起,厦门市鼓浪屿,俄罗斯姑娘Polina(波莉娜)通过微信二维码扫码支付了手中的片仔癀护肤品。
“这里直接刷境外银行卡就行。”泉州市中山路上的匹克运动品商店中,经理叶燕萍正在为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客人结账。

“如果您需要兑换外币,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服务。”福州市香格里拉酒店前台服务员指着桌前的“EXCHANGE”标识,向一位境外客人讲解酒店的“外币兑换”服务。
“您来换‘零钱包’吗?”三坊七巷牌坊旁,万嘉超市的店员询问一位出租车司机,这家连锁便利店可以为市民24小时提供零钱包兑换。
福建省地处祖国东南,与台湾一水之隔,人烟阜盛,商贸繁荣,是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优化支付服务、建设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对当地消费繁荣、构建包容的营商环境、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意义深远。
在福建调研时,《金融时报》记者欣喜地发现,当地已然建立起银行卡、移动支付、等并行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针对境外来华人士来华消费时曾经遭遇的“水土不服”以及老年人面对的“数字鸿沟”,2024年3月份以来,我国推动的优化支付服务工作成果喜人。
为了提高支付便利性和包容性,推动国内国际无缝对接,福建省针对不同群体的支付习惯,统筹力量打通支付服务存在的堵点卡点。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作为行动推进的牵头部门,立足区位特色、聚焦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标杆场景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银联、银行、支付机构等各方协同,为老年人、境外来闽人员提供了包容多样化的支付服务。
风帆尽起,潮涌东南。现如今,在福建,“便利支付通八闽”的计划正逐步实现。移动支付、银行卡、等兼容共生的多元支付体系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选择权,激活了消费市场的繁荣;“数字鸿沟”的弥合,也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受到尊重、包容、开放、共享的城市温度。
“记得2023年我从越南来这里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些服务台。”再次来到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阮氏秋芳很惊讶。她指着T1航站楼国际到达出口正对面的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对记者说。
秋芳的印象没错。这个支付服务中心于2024年3月落成,可提供外卡取现、20余种外币现钞自助小额兑换以及数字人民币兑换、硬钱包开立等服务。
“不管飞机多晚到,客人都可以来自助兑换。”现场提供咨询服务的工商银行客服经理吴媛媛告诉记者,国际旅客会被到达口醒目的标识——用中英双语注明“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的路牌引导来此,获得落地中国“第一站”的必需品。
与支付服务中心一墙之隔的是中国联通服务点,游客可以在此购买电话SIM卡或随身WIFI。在机场服务中心,还可以购买“榕城通”交通卡乘坐公交地铁,机场大巴售票处也提供“零钱包”兑换。想要购物或吃东西,候机楼中商铺均支持、聚合条码支付等多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境外来华客人通常会刷VISA卡或者使用,我们都能提供支持,她们喜欢怎样就怎样支付。”机场商户小秋告诉记者。
机场通常是来华第一站,便捷、友好的支付服务能让“老外”们拥有良好的初体验。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发布后,相关部门迅速推动便利化措施落地。在福建,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第一时间推动省政府出台《福建省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实施方案》,并聚焦境外来闽人员聚集地,建成并不断升级18个支付便利化标杆场景。
新设工商银行营业网点、福建联通营业部,新增市民交通卡代售服务……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协调各方建成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为境外来宾提供包含通信、交通、旅游等在内的“金融+N”多样化服务。
“服务中心建成非常快!前后不过10天就对外营业了。”工商银行福州自贸区分行副行长刘巍告诉记者,目前,服务中心已经办理相关兑换业务400余笔。经过改造升级,还能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一站式开卡”等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厦门岛东部的五通码头,宋先生刚刚从台湾入境。环顾四周后,他径直走向到达大厅西侧出口旁的厦门银行“台胞金融服务点”。
“朋友早就告诉我,到这儿要先开一个银行账户,再绑定移动支付App,这样在大陆会很方便。”他对记者说。
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五通码头距离金门码头仅8海里,是海峡两岸最便捷的“黄金通道”。“小三通”航线恢复通航后,大量台胞从金门乘船回大陆探亲,五通码头是他们来到大陆的第一站。
为了让台胞侨胞享受大陆支付服务的便利,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指导银行聚焦入境口岸创新推出落地开户服务。在五通码头,厦门银行常设台胞金融服务点,为台胞提供开户、证件更新、支付绑定和金融咨询等服务。
“台胞抵达大陆的第一时间就可以申请开立银行借记卡并在工作人员协助下绑定移动支付。”厦门银行台商金融部总经理王汝民告诉记者,从2024年1月开展对外服务开始,这个服务点共接待台胞超14000人次,帮助5882户台胞实现了“落地即开户”。
“我们希望能发挥好机场、码头、火车站等支付服务‘桥头堡’的作用,为境外来华人员在来闽第一站提供便利的综合服务。”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支付结算处副处长郑希元告诉记者。厦门高崎机场、泉州晋江机场、连江黄岐口岸……在更多入境地点,支付服务关口前移,高效、便利、贴心的服务,帮助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启了在华“无碍”通行的第一步。
“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代时,刺桐港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之一。如今,中山路上往来的外国游客依然熙熙攘攘。
“来这里购物的东南亚客人很多。”匹克商店区域经理叶燕萍告诉记者,外国客人大多喜欢刷卡,这条街上很多商户都配备了可以受理外卡的POS机。她的商店门口放着张宣传页,上面写到“便利支付通八闽:境外来宾支付指南”,详细介绍了刷卡支付、扫码支付和外币兑换服务的获取方式。
“我来厦门两年了,已经学会使用中国流行的移动支付应用,现在出门常常只带手机。”在厦门鼓浪屿,谈到在中国的支付体验,Polina对记者说。对手机支付从“知道用”到“喜欢用”,她已经完全入乡随俗,并会向所有来中国的朋友推荐移动支付。
我国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让外国客人惊叹的同时,也带来了“刷卡、不常用”的支付习惯冲击。如何全面提升境外游客支付体验?改善外卡受理环境、便利移动支付体验、优化服务至关重要。支付便利化行动推进以来,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医”等需求,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聚焦重点场景统筹发力,协调各方,在当地健全完善了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
“我们频繁走访重点标杆场景管理方,网格化摸排了所有重点商户,做好培训和服务工作,提升商户的外卡受理意愿。”福建银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指导下,福建银联参加了工作专班,在推动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付便利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需要协调外部各方配合,也要根据实际有效需求来精准推动。”郑希元说。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聚焦境外人员集中的重点场所和重点商户,针对有效需求,分阶段、分机构推进外卡受理改造。截至2024年底,福建省可受理外卡重点场所的重点商户约1.8万户,较年初增加1.2万户,增长226%。
“在鼓浪屿,有100多家商户都支持外卡刷卡。小商户都可以二维码收款,很多外国客户对我们中国的移动支付非常认可。”岛上的茶叶店老板娘陈幼珍提到,她的外国客人常说:“在中国,带一张卡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
支付服务的包容性就体现在各类服务方式的兼容共生。“现在各种支付方式非常便捷畅通,大额消费‘老外’一般会刷卡支付,但仍有不少人习惯使用,所以我们也新增了不少兑换渠道,充分保障‘兜底’功能。”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国际收支处朱丽珍说。
为了保障支付渠道畅通无阻,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着力提升外卡取现覆盖率,推动全省6家法人银行全部接入银联外卡取现通道。同时重点优化外币兑换机构和设施布局,截至2024年12月底,在酒店、景区等境外人士高频出现的重点场所设置了223个外币兑换机构,布设了12台外币自助兑换机,实现了重点场所外币兑换服务的有效覆盖。
香格里拉酒店是中国银行授权的外币代兑点。酒店门口的一块LED屏幕上,中国银行的外汇牌价正在实时滚动。据酒店经理刘北欣观察,客人兑换外币的需求一直很多。酒店大堂一角还专门新增了一台外币自助兑换机,境外客人可以随时自助兑换人民币现钞。“这些设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能够帮助酒店更好地服务外宾。”她告诉记者。
泉州酒店前厅部经理吴玉珍记得,帮一位客人兑换后,对方曾留下便条专门为此表示感谢。“在酒店就能兑换外币非常方便。只需提供护照,能省去客人很多麻烦。”她说。
如今,在福建,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正加速完善,各类场景中,支付便利性都得到明显提升。顺畅的支付体验激活了消费市场的繁荣,也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选择权。
“事实上,就算不用二维码,我也总能找地方取到。”Polina感到她在中国的支付体验十分顺畅,“境外银行卡在景区、商场、便利店、饭店也都能使用,外国人在厦门有各种各样的付款方式,这很方便。”。
“时代在变迁,支付方式也随之更新迭代。”叶燕萍说。便利的支付服务为国潮品牌商户带来了更多客户,展现了泉州兼容并包、开放共享的一面,为城市增添了吸引力。“我相信这会吸引更多的外国客人来我们这儿旅游、学习、消费、投资,助力我们福建的经济发展。”面对镜头,吴玉珍露出笑容。
“你知道吗?现在这边基本上出门已经不用拿钱了,我回台湾都觉得很不习惯,因为口袋里面还要放一堆铜板。”在福建海峡银行的“对台金融专营旗舰店”闽江支行,记者遇到了来福州创业的台湾青年许真真。在她眼中,大陆对台胞在金融服务方面非常友好。
作为台胞来大陆的“第一站”,福建省“工作圈”“生活圈”便利与否直接关乎台胞在大陆的幸福感。聚焦台胞台企聚集区域,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对圈内酒店、商超、餐饮等重点商户统一进行改造,推动支付便利服务升级,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在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记者探访了建设银行角美支行设立的“境外来闽人员支付综合服务点”。这里提供政策宣传、外币兑换、简易开户、找零换新等“一站式”支付服务。附近的超市和酒店也都支持外卡、扫码和等多种支付方式。
“2024年以来,支付服务有了明显改善”。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富泽感慨道,附近已经建成了便利的“生活圈”,台商来福建工作、生活越来越方便。
“主流的支付产品是二维码,我们只有从消费者端调整,更务实地去解决困难——尤其是解决他们对客户信息方面的顾虑,帮助境外人士适应移动支付。”福建海峡银行零售金融部负责人陈燕说。海峡银行正针对境外人士做分层核验工作,例如在开卡时优化支付限额,按照最小必要原则收集客户信息,为境外人士提供便利化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组织兴业银行、福建海峡银行等5家银行创新推出并试运行台胞专属移动支付产品“福旅通卡”,台胞凭基础信息即可在线申卡、充值并绑定移动支付App,实现在境内消费场景小额便捷扫码支付。
“最便捷的是用台湾地区手机号就能认证,类似于一个线上账户,在手机银行可进行签约、登录,使用转账汇款等功能。”台湾青年小林感觉到,“福旅通卡”带来了支付体验的显著提升。“开卡、储值无需去网点就可在线完成。”他说,“朋友们都觉得很方便。”....
在厦门,台湾青年阿雄告诉记者,最近他会推荐每个来大陆的朋友先去申请开户。“便捷又快速,为什么不先申请一张大陆银行卡呢?”在他看来,开卡流程简单,绑定移动支付后能大幅提升在大陆生活的便捷度。
便捷开户是优化支付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给台胞提供便利,福建省优化台胞账户服务,尤其是聚焦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支持客户使用境外手机号码、境外地址进行简易开户。据了解,目前,福建省281个重点银行网点全部支持简易开户服务,已累计为境外来闽人员开立账户约167万户。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还指导重点银行微信公众号上线“台胞预约开户”功能,进一步便利台胞的账户服务。
尽管习惯存在差异,但台湾青年普遍认同,支付方式的进步与变迁不可逆。在移动支付广泛应用的当下,支付便利化的行动事实上帮助两岸弥合了“数字鸿沟”。
“闽南话是通用的,刷卡也是通用的,在大陆经商、生活越来越方便了。”来漳州出差的台商林先生感叹。他入住的酒店能受理境外银行卡,还专门设立支付服务咨询点。使用台湾地区手机号,他成功将银行卡绑定了微信支付。
来自台湾彰化的洪阡嫚也感受到便利的支付服务为城市带来的魅力:“不管去哪儿都很方便,这种自在的感觉,真的让我爱上了福州这座城市,也爱上了大陆的生活。”...
一衣带水,两岸相亲。无形中,高效便利的生活环境、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正在徐徐绘就两岸融合发展的画卷。
吴逸娴是中国香港人,去年她突然发现,在香港常用的电子钱包PayMe也可以在内地直接刷码支付了。“我爸妈来玩的时候,不用重新下载支付软件。”她说,支付切换无感,又方便又亲切。
与“外卡内绑”相似,推广“外包内用”是提升支付便利化的一项重点举措。“中国银联推动境内聚合码向中国银联境外钱包开放,当前主流银行、支付机构收单的178款码牌支持外包,包括韩国TripPass、香港PayMe在内的超过200家境外钱包,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福建银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越来越多境外人员使用境外钱包也可在境内支付。
“以前我听朋友说,外国人办卡流程很复杂。但我还挺顺利的,包括开通手机银行,整个流程只要半小时,中国银行服务非常高效。”黄钰滢从马来西亚来华侨大学读书,在学校门口的中国银行,她很快申请办理了一张银行卡。
对于外籍学生而言,一张国内银行卡,是他们融入留学生活的第一步。中国银行泉州华大支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行每年都会专门安排时间,为留学生提供集中开户,并对境外来泉学生提供简易开户、外币兑换、外卡取现等便利化支付服务。“提供便利化开户的同时,我们也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提醒学生更加安全用卡。”该负责人说。
“最让人震惊的是,这里所有的小店、小摊都可以用手机扫码支付,以前出门总是要带点的。”来自印度尼西亚的Sabrina(张佩雯)对在中国感受到的“丝滑”移动支付体验十分赞许。“开通电子钱包后,出门只带手机,作为外国人,我从没遇到过支付方面的问题。”。
为优化支付服务,在境外来闽人员集聚地,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按照“5+X”标准,即外卡受理、支付、外币兑换、账户服务、聚合条码等5项规定动作建设支付便利化标杆场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对于长期在闽生活的境外人士,“无感”的支付服务背后,是城市提升境外人士生活便利性的努力,也是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温度。
在漳州古雷开发区,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2024年2月全面动工。
“这是中沙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总投资约450亿元,预计乙烯年产能可达180万吨。”古雷项目资金部负责人冯麟告诉记者,去年年初,已经有十几位沙方技术服务人员常驻古雷,随着项目建成,还会有大批沙特人士到来,预期高峰期能达到几百人。
几百位沙特阿拉伯人来漳州工作生活,需要配套的服务设施。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分行组织银行在古雷迎宾馆开设了外币兑换点和支付综合服务点,创新推出全省首份阿拉伯语版支付服务指南,还指导中国银行漳州古雷支行打造“中沙合作项目(古雷)金融服务特色网点”。记者看到,网点招牌、咨询前台等区域都设置了阿拉伯语标识,还开设了中沙合作金融服务专区和跨境服务专柜。
“项目周边16家重点商户已开通外卡受理功能,有6家银行网点支持外币现钞兑换,24台ATM支持外卡取现,实现了涉沙重点场景全覆盖。”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分行副行长林明坤介绍称。当地已经做好准备,希望通过便捷的金融服务,保障境外人士顺畅来华交流合作,让沙特贵宾体验到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开放、欢迎的态度。
身处消费的“最后一公里”,支付服务关系着居民体验,消费繁荣。作为金融服务中“最可感”的部分,支付便利也是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是我国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
福建多元、便利的支付系统已成为境外人士了解中国的一扇窗,透过窗口,开放、包容的气质尽显。而在中外相亲、两岸融合的发展潮涌中,支付“无感”,畅行“无忧”,已成为八闽城市魅力的最佳注解。